零售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是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着力点,也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零售业不可避免地“变了天”。当前,零售业面临哪些困境,其间又蕴含着哪些机遇?零售企业该如何积极拥抱市场上的新变化?

实体零售压力加大

疫情影响下,不同行业面临的压力亦不相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国家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零售业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评估》报告测算,2020年零售业发展受宏观环境及其他行业发展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行业自我拉动能力较弱。

报告指出,零售业,尤其是实体零售业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经营成本持续攀升。商务部重点流通企业调查数据显示,67.1%的企业表示经营成本偏高主要是受人力成本、租金成本和融资成本升高的影响。此外,一些零售企业基础配套及商业设施老化陈旧,客流采集、数据分析、营销引流等前沿技术更迭速度较快,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进行的硬件改造与技术应用带来新的成本上升。

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在疫情影响下,实体零售企业经营相对疲软的态势更为明显。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电商已深刻渗透到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多个领域,其交易便捷、品类丰富以及性价比更高等优势对传统线下零售产生直接冲击,疫情防控期间电商更是加速发展;二是人们对于个性化、多样化商品的需求日益强烈,并且越来越注重消费体验,但传统实体零售企业大多创新乏力,单调的零售模式无法更好地满足当前消费升级的需求。

“因此,实体零售企业需要通过创新、加快转型来走出困境。”付一夫表示,当前线上线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互联网渗透率不断提高的当下,实体零售企业要顺势而为,依托先进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并要积极搭建标准化、全品类的线上服务,进而在产品、业态和服务等方面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消费体验。此外,实体零售企业还要敏锐洞察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趋势,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丰富场景搭建以及优化服务方式。

政策扶持+苦练内功

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服务业遭遇的发展困境,国家已经关注到并采取了积极行动为帮助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零售等服务业纾困,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14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对餐饮业、零售业、旅游业等行业推出43条扶持措施,涵盖税收减免、房屋租金减免、社会保险费减免、防疫支出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体现普惠性和行业性相结合、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相结合、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优化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相结合。

扶持政策在加码,企业自身也在努力加快转型创新的步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表示,2021年中国零售业呈现出很多热点和亮点,包括仓储会员店的探索、自有品牌和产品供应系统的持续推进、私域流量和数字化的进一步深化、区域零售企业的精细化运营和逆势增长、超市的餐饮化、便利店鲜食工厂的建设、免税品零售的突破、购物中心的轻资产化和深度运营、时尚零售的国潮营销、新茶饮的快速扩张、即时零售的加速发展等。“这些热点和亮点是零售企业对消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是对传统经营模式的颠覆式创新,也是新技术推动行业变革的具体体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实体零售企业也结合自身发展特点不断融入市场的快速变化中。信誉楼百货集团有限公司正是鲜活案例之一。该公司总裁张建港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为推动自身线上线下发展,信誉楼成立了独立的电子商务公司,已建立起同城配送、B2C、直播带货等全方位的线上业务体系,以满足消费者多平台、多样化的购物需求,同时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民生保障工作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在同城配送方面,我们专门成立了同城生活部,依托40家门店线下资源,运用微信小程序,为同城顾客提供线上下单、送货到家的购物选择;在B2C方面,通过成立优选商城部,打造‘优选商城’小程序,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合作,把集团的好商品和好服务快速送达全国顾客;在直播带货方面,组建新媒体部,运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开展直播带货,实现配送全国。”张建港说。

谈及未来发展,张建港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由百货单一业态向购物中心、百货、超市、电商等多业态发展‘综合体’转变。同时,还将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品质、时尚的高质量商品,以更好地服务百姓生活。”。

政策帮扶叠加企业转型,零售业的春天也许就在前方不远处了。(记者 魏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