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至27日,广东省林业局组织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记者行活动,走进肇庆市端州区实地感受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成效。据了解,自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以来,全省因地制宜打造绿美点257个,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06个、新建古树公园55个,建设郊野公园、山地公园114处,绿色开敞空间持续扩容。
绿美端州:城市公园与基层治理协同发力
媒体团先后走进岩前社区和中心湖绿美点,实地感受城市公园建设与基层治理协同发力的“肇庆经验”。
【资料图】
岩前社区结合典型镇村(社区)建设,正谋划建设岩前象岗绿美点,打造云道穿山而过,如飘逸丝带轻绕山脊,将山、湖、城、林有机串联,巧妙把星湖美景与街巷小景连为一体。家门口的“绿美花园”让居民实现“抬头见绿、出门即景”;八十多家民宿掩映林间,曾经的城中村蝶变为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的热门打卡地。
双龙中心湖绿美点
在双龙中心湖绿美点,环湖景观步道穿行于百花密林之间;湖面一抹湖清绿翠,为片区叠起绿美“滤镜”。龙溪栈道、古树公园、兰龙古屋等乡村游景点与“绿美双龙·萤舞龙溪”萤火嘉年华品牌活动相互赋能,串联农庄、文旅企业与研学机构,形成“生态+文旅+研学”的联动格局,带动人气与产业协同发展。
肇庆市端州区委常委、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主任黄海平介绍,岩前象岗、双龙中心湖两个绿美生态空间,正是绿美端州生态建设的生动缩影。面对高密度城市空间,端州坚持“生态惠民、绿脉融城”理念,精准选取基础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可达的关键点位,因地制宜打造各美其美的绿美点,带动建成446个“小而精”“小而美”的绿美生态微空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沉浸式亲近自然、乐享生态福祉。在此过程中,端州深入开展全民动员,建立健全绿美积分制、村集体经济组织投入机制等,创新社会力量直接认捐项目形式,累计认捐绿美项目81个,有效增强市民主人翁意识,大大激发社会热情,形成了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
肇庆绿美成绩单:从“增绿量”到“提效益”的跨越
近年来,肇庆赓续“岳山造林”光荣传统,系统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绿化一体化、全民爱绿护绿等重点工程,推动生态版图从“扩面增量”迈向“提质增效”,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与强劲动能。
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方面,当地统筹山上山下、城里镇里、村内村外的植树造林一体绿化,完成林分优化40.39万亩、森林抚育45.68万亩,乡村绿化植树220万多株,累计打造77个1000亩以上森林景观斑块,怀集燕都国家湿地公园林分优化大斑块入选全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典型案例。
坐落于肇庆端州龙溪边全省最长水翁林古树带
在城乡绿化一体化方面,当地建设绿美点共16处,谋划推动14公里封开贺江绿美带,累计改造森林景观约1.6万亩,建设森林步道60公里,这些精心打造的绿美肇庆生态建设“样板房”高峰期日均吸引游客超万名。三年来,全市累计47万余人次参与,开展各类植树活动1.18万多场次,推动“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省生态文化的鲜明标识。
在生态经济双赢方面,该市2025年林业产业总产值预计达533亿元(较2023年增长6.8%),打造广宁麻竹笋等3个林下经济融合“百千万工程”项目,同步创新推进“绿美工厂”建设,实现“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协同并进。
全省绿美画卷:南粤大地书写生态答卷
从肇庆看广东,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正由蓝图变为现实。202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9415.84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绘就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画卷。
据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全省累计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3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622万亩,北江、西江、韩江、东江四大流域生态修复共508万亩,雷州半岛生态修复、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区域生态修复工程稳步推进。全省因地制宜种植乡土阔叶树种、珍贵树种、特色经济树种2.13亿株,营造5000亩以上的混交林148片,打造1000亩以上森林大斑块1030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不断增强。
广州白云山绿美点——云溪植物园
当前,广东因地制宜打造更多绿色开敞空间,在保护增绿的前提下,积极打造森林城市、森林城镇、口袋公园、绿美乡村、美丽庭院等,服务群众生活、休闲、健身、体育等新需求。目前全省已建成绿美古树乡村106个、绿美红色乡村107个、古树公园210个,高水平打造广州白云山、梅州清凉山、东莞松山湖等精品绿美点32个,启动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潮州潮安文祠—凤凰等绿美带6条,推动57个县(市)至少新建1个郊野公园、山地公园,每年超2亿人次游客走进森林、享受自然生态福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 通讯员:林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