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雏鸟的育雏期是指从孵化到3个月大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雏鸟抵抗力低,对环境条件的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喂养过程中的一个小事故可能会造成损失并影响存活率。因此,在鸵鸟育雏过程中,为了提高育雏成活率和降低淘汰率,做好鸵鸟育雏的饲养和管理十分重要。那么,如何管理鸵鸟在孵卵期的繁殖呢?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点介绍如下。
一、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育雏舍:育雏院是专门用来饲养3个月大的小鸡的。要求干燥、卫生、通风良好。婴儿出生前一周,它被彻底清洗和消毒。地面和墙壁喷洒1%-2%的苛性钠进行消毒。然后门窗紧闭,用甲醛溶液和高锰酸钾熏蒸。育雏室门口设有烧碱消毒池。育雏前一天,育雏室温度升至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 2.育雏器:使用雨伞或红外线灯育雏。通常,大型折叠式电动幼雏伞用于幼雏。雨伞的顶部装有电子温度控制器。伞的内部由陶瓷远红外加热板或功率为1000瓦的U形红外铁管加热。进入育雏室前,彻底消毒育雏伞或育雏箱。打开幼雏伞上的恒温器或幼雏箱上的红外线灯,调节温度至34-36。在雨伞和育雏箱周围加防护网。食槽应光滑平整,幼鸵鸟应易于食用、清洗和消毒。食槽必须正确固定,否则雏鸟会踩坏它,浪费饲料,并可能压碎雏鸟。水槽一般采用水盆,使用前应清洗消毒。鸵鸟喝水的特点是把嘴向前,然后抬起头。因此,用一个宽盆盛水。
照片:鸵鸟养殖
二、雏鸵鸟的饲养管理
1.入雏:雏鸡在孵化后在孵化室呆24小时,然后被转移到育雏室进行饲养。新生雏禽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6只,随着年龄的增长,密度逐渐降低,3月龄时每只雏鸵鸟至少2平方米。根据幼鸟周龄的增长,它们被逐渐分组。
2.温度调节:育雏第一周的温度控制在34-36,然后每周降低2,直至第七周达到21-22。一周大的小鸡抵抗力低,温度、风或雨突然变化等。这将导致小鸡死于感冒和肺炎。我们应该经常观察幼鸟,并根据它们的活动调节温度。当温度较低时,雏鸟会靠近热源,挤在一起,发出颤抖的吱吱声,这很容易造成压伤或死亡。特别是在晚上或停电时,要多加注意。当温度高时,雏鸟张开嘴呼吸,喝更多的水。如果温度适中,雏鸟活泼好动,胃口好,羽毛闪亮,安静地休息和睡觉。2个月大时可与人工保温分开,寒冷季节可适当推迟。
3.开食与饲喂:新孵化的雏鸟并不饥饿,它们腹部的蛋黄提供的营养足以满足48-72小时的营养需求。吃得太早会导致蛋黄吸收不完全,损害消化器官,不利于以后的生长发育。因此,雏鸟最好在离开蛋壳72小时后进食。吃饭前应该喝水。应该向水中加入0.01%高锰酸钾。饮水后两小时,喂混合浓缩饲料。将浓缩饲料与粉末混合,湿的或嫩绿色的蔬菜叶、多汁的草、煮过的和切碎的蛋可以用作起始原料。在.期间
4.光照与通风:1-8天龄的光照为每天20-24小时,2-12周龄的光照为每天16-18小时。一周后,如果天气晴朗,外面温度高,雏鸟可以放在操场上晒太阳。阳光对小鸟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将幼鸟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参与体内的钙和磷代谢,预防腿部疾病。因此,应该尽可能让幼鸟在阳光下活动。在我国北方,冬天可以建造玻璃温室运动场或塑料温室运动场来育雏。通风的目的是排出室内的污浊空气,换上新鲜空气,同时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炎热的夏天,孵化棚应该打开窗户通风。冬季通风应避免对流,并让幼鸟远离风口以防感冒。一般通风应无氨味。鸵鸟养殖密度高,室内排泄物多,会产生氨气,直接影响鸵鸟的生长发育。
【小编结语】鸵鸟养殖管理是鸵鸟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该引起重视。以上文章介绍了鸵鸟育雏期的饲养管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