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张文艳

为纪念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展示青岛地区田野考古、水下考古工作成果,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策划的考古主题展《探源青岛:青岛地区考古成果展》于2022年1月7日上午,在青岛市博物馆隆重开幕。

据介绍,《探源青岛:青岛地区考古成果展》分为任重道远、稽隐索微、文华璀璨三部分,从梳理青岛市考古工作发展历程入手,介绍了田野考古、水下考古流程方法,最后将青岛近年来的考古成果作为展览展示重点呈现给观众。在展览第三部分,以时间为轴线,以考古遗址及出土文物直观展现青岛地区历史文化面貌。该展览共计展出青岛地区考古发掘出土文物160余件/套,介绍青岛地区考古遗址近30处,年代自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年代跨度5万~6万年。展厅内真实的考古场景搭建、丰富的展览互动项目,配合即将陆续推出的虚拟展厅、H5微展览等线上观展形式,切实为观众在开年之际奉上一场考古主题的文化盛宴。

此次展览,我们回顾和梳理青岛地区考古成果,深刻探析青岛地区古代历史文化内涵,深度挖掘海洋文化因素,以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为将青岛早日建成国际海洋名城、推动青岛城市海洋经济发展积蓄强劲动能。展览将于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在青岛市博物馆东区一楼展出,欢迎广大博粉到馆参观。

五六万年前,青岛就有人类居住

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考古现场图片,以及五花八门的考古工具,展示了青岛考古人的艰辛、努力和伟大成果。在青岛市博物馆一楼《探源青岛:青岛地区考古成果展》内,与考古队员近距离“对话”,看他们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将文物从田野中发掘出来的,水下考古人员更是在巨大的挑战下,把精美的瓷器打捞出水,展示给市民。

一幅画打开“国宝之门”

青岛大范围的考古发掘是从一幅画开始的。那是清朝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和郑板桥齐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回到了故乡胶县三河村,此时,高凤翰的右手因病而残,他改用左手画画。一日,他闲来无事,到郊外散步。恰好,一位耕地的农夫挖出一个看起来造型很奇特的陶罐。高凤翰敏感地意识到可能是介子城下的先民留下的遗物,于是便讨来陶罐,作画写诗记下了此事。他前后画过两幅画,一幅是《吸古得深味图》,一幅是《博古图》,都写上了诗和题跋。

两百多年后的1958年冬天,山东大学历史系韩连琪先生发现一件灰陶罐,上有高凤翰写刻的诗和题记,无独有偶,山大著名教授张维华先生在青岛文物店也买到了一幅高凤翰之水墨花卉(后捐赠山大历史系),画上也有相同题诗与记事,仅文字与其大同小异(后经鉴定为仿作赝品)。一年后,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刘敦愿看到这幅画,意识到这可能是“藏宝图”,画中应该是陶鬶。于是,刘敦愿教授带领考古者们“按图索骥”,在三里河遗址找到了一处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这就是著名的龙山文化胶县三里河遗址。1974年,当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沉寂了数千年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终于重见天日。

此后,考古工作的接力棒一直传了下来,韩村大汶口文化遗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即墨北阡遗址等等,青岛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也逐渐得到了佐证。“2005年,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成立,青岛第一次有了专业开展文物考古工作的业务机构,为青岛考古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近十几年来,青岛地区开展的田野考古工作总量超过了前60年总和的数倍。”林玉海所长说。

除了小刷子,还有高科技

展览的第二部分“稽隐索微”,展示的是青岛考古工作的流程,而最吸引眼球的,当属那些五花八门的工具。

手铲、镐头、小刷子,背包、马甲、遮阳帽,这也是人们印象中考古人员的标配。实际如何呢?常年在考古现场奔波的彭峪队长告诉记者:“这些是我们所用工具的一小部分,其实我们要用到大量的工具,在这里没有展示出来。现在,我们考古时,会用到大量的高科技电子产品,比如说无人机、工作站、高性能相机等,实际上我们现在的考古工作已经远远超出用小镐头刨、小刷子刷的阶段,我们现在是全方位地使用各种各样的科技手段、辅助装备,来最大限度地提取地下文物资料信息。”

除了田野考古,水下考古也是青岛考古的重要工作,展览现场,水下考古使用的潜具装备全新亮相:潜水服、氧气瓶、旁侧声呐扫描系统、ROV水下考古机器人系统,以及镜头巨大的水下相机和摄像机,都让来访者大开眼界。

新遗址印证齐莱之争

“这是在大珠山西麓靠海的区域发掘的旧石器时代,这个遗址的发掘是我们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做的考古工作,发掘面积不大,也就在10平方米左右,但是发掘的成果非常重大,发现了大量的旧石器时期的标本,还有旧石器时期的兽骨、兽牙,以及一些加工工具,经过相关的碳十四测试,基本上能确定在距今5万到6万年前,青岛就有人类居住生活。”这一发掘完善了山东乃至华北地区旧石器考古序列,为人类行为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研究增添了宝贵的材料。

“青岛在5万年以前就有人类居住了。从那时到现在一直没有断过,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一直到夏商周、战国时期,再到秦汉。比如胶东国的国都在即墨故城,秦始皇五次东巡三登琅琊,琅琊台遗址我们发掘了三次,出土了大量重要的遗迹和遗物。”林玉海所长说。青岛地区考古成果显著,陶鬶、铜镜、人偶、瓦当,水下考古打捞的瓷器,以及致远舰上的武器弹药等,门类多样,彰显了青岛深厚的历史沉淀。

回顾2021年的考古工作,林所长说:“为配合潍烟高铁平度北站建设,考古所联合平度市博物馆在前期考古调查勘探的基础上,对施工范围内的三埠李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面积很大,基本上已经接近了尾声,出土了大量的重要遗迹和遗物,尤其是大量的兵器和非正常死亡的人骨,印证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和莱国之间的战争。”

“2021年我们考古所的调查勘探考古项目有40余项,预计小年之前,我们可能还要在田野考古工地里。”彭峪说,“当然随着工作的增加,发掘的文物也越来越多,对青岛历史各个阶段的资料补充会越来越完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