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市南区澳门路街头,马路护栏上挂着“支持疫情防控 做好自我防护”的条幅。此外,在邻近的珠海路、增城路等路段,沿街护栏、墙上也挂有宣传条幅,提醒市民做好疫情防护。                           半岛全媒体记者 何毅

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汪洋和协会志愿者“全副武装”准备进行防疫消杀。 受访者提供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刘玉凡


(资料图)

戴着N95口罩加防毒面具,全身防护服接口处用胶带缠绕6圈,身背60斤消毒液进行消杀……汪洋是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协会会长,连日来他带领着协会志愿者,前往多个高风险区进行防疫消杀。“作为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必须要冲锋在前;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战斗在抗疫一线,守护人民安全,我更是责无旁贷!”汪洋说道。

“全副武装”肩膀满是勒痕

“我们正在核酸检测点进行消杀。”11月7日下午,记者与汪洋取得联系时,他正和协会志愿者在忙碌防疫消杀工作。

汪洋告诉记者,每天他和宋光学、焉晓帅、张大伟等协会志愿者,对多个核酸检测点进行防疫消杀。此外,他们还前往辖区多所小学,为校园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防疫消杀。

仅在11月6日,汪洋和协会志愿者“全副武装”,对某处3层99间公共办公场所进行消杀,面积5000余平方米。随后,他们前往某小区,在反复检查做好自我防护后,背上消毒设备进入小区内高风险区。

记者了解到,协会志愿者背负的设备包括60斤重的消毒液,工作时需要穿梭于各个角落,两条手臂不停上下挥舞,才能有效完成喷洒消毒。此外,他们还要忍受刺鼻的消毒药水味道,每次消杀结束,身上的衣服都会被汗水浸透……几天下来,汪洋的肩膀上满是勒痕,手臂酸痛到几乎抬不起来,但是他和协会志愿者依然奋战在防疫消杀一线。

汪洋介绍,防疫消杀工作是他们目前进行志愿服务的重中之重,“在参与此次防疫消杀前,我们已经多次参加相关工作。”

说话声音大“因为听不清”

上山下海,扶老帮幼,应急救护……日常,汪洋和协会志愿者身穿“志愿红”,早已成为这座城市亮丽的公益名片之一。

“作为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必须要冲锋在前;作为一名退役军人,战斗在抗疫一线,守护人民安全,我更是责无旁贷!”汪洋说道。

“每次进入高风险区域封闭单元,我们都是提前做好准备,戴着N95口罩加防毒面具,全身防护服接口处胶带缠绕6圈,进行防疫消杀。”汪洋介绍,由于在单元楼内进行消杀工作噪音较大,这几天他的听力也有所下降。

“有时候我说话声音比较大,不是脾气不好,是因为我听不清别人说话,所以声音就会变大。”汪洋告诉记者,除了消杀完毕后身体会有点虚脱,别无大碍。

“辛苦了,为你点赞,注意防护措施!”“一定注意安全!”市民纷纷留言给汪洋点赞。

“我算是专业防疫消杀人员,每次必须做好全套个人防护。消毒完毕后全身酒精喷淋,然后严格按照防护规定逐步脱下防护用品。”汪洋提醒市民,在日常出行和参加核酸检测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相信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一定能尽快渡过难关。”汪洋说道。

不放过一个角落消杀8万平方米

本报11月8日讯(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洪智 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 黄滢滢) 近日,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青岛市阳光救援队等多支救援队及时响应,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消杀任务。

11月5日,阳光救援队接到城阳区流亭街道指令,迅速部署救援队员提供消杀设备和技术支持。当晚,集结40人的消杀队伍,协助8个社区进行200场防疫消杀任务,并加入无人机进行消杀,减少人员接触;60名志愿者分布在城阳区各疫情防控站点,做好维护秩序及宣传工作。11月8日,阳光救援队又主动承担部分重点单位外围工作场所和居民生活居住场所的消杀任务。

在消杀现场,救援队员负重几十斤,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长时间手持喷水枪,手部酸痛麻木……救援队员依旧严格按照消杀作业操作要求,对防疫值守点、核酸检测区、居民楼道等区域进行全面细致消杀,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确保不留盲区。截至11月8日,消杀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消耗84消毒液1200公斤、过氧乙酸680多公斤。

11月8日,记者从青岛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获悉,近两个月已出动队员1000多人次,车辆200多台次,参与防疫消杀地点遍布各区市,包括居民社区、核酸采集点等公共区域。除了防疫消杀工作,队员们还积极在核酸检测点维持现场秩序,还有的队员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