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要先关注公众号,餐厅还要获取手机号和位置信息......你是否也遇到过这种用餐烦恼?近日,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管局发布《徐汇区餐饮行业扫码点餐规范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作为全市首个扫码点餐的规范指引,为餐饮行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情况提供了运行规范。
消费便利成了消费烦恼
近年来,在餐厅使用扫码点餐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扫码点餐不仅方便快捷,更让一些腼腆“社恐”的消费者消除了与服务员沟通的烦恼。
然而,这种消费便利似乎又带来了另一种消费烦恼。有些餐厅要求消费者先关注公众号,再进行点餐;有的在扫码点餐过程中,要求获取消费者的手机号、定位以及微信头像等信息;有的餐厅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只提供扫码点餐......
“我在餐厅点餐基本都是使用扫码的方式,基本都要关注公众号,或者微信登录,以至于现在我微信里关注了很多餐厅的订阅号。”消费者李女士表示,“虽然我喜欢扫码点餐这种方式,可以减少与他人的接触和沟通,但这些点餐‘累赘’也让我烦不胜烦。”
而60后消费者陈女士则表示,如今她几乎不会单独去餐厅点餐吃饭,“手机扫码点餐我弄不太明白,一般都需要让别人帮忙太麻烦。”
去年3月,中消协发表题为《“扫码点餐”不应成为“单选题”警惕“消费便利”变成“消费烦恼”》的观点,其中提到,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阻碍。由于智能手机操作的复杂性,扫码点餐并不具有普适性。老年人、未成年人往往需要他人协助,才能完成扫码点餐过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消费体验和消费实现。新技术应用不应成为限制消费者权利的工具,不应成为攫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借口,更不应成为阻碍大众消费的壁垒。
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扫码点餐有必要获取消费者手机号等信息吗?中消协指出,仅提供“扫码点餐”涉嫌过度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消费者到餐厅就餐,并无必要提供手机号、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讯录等与餐饮消费无关的信息。
中消协表示,一些餐厅不再提供人工点餐,要求现场就餐消费者先关注公众号或小程序,再进行扫码点餐,借此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仅违反法律规定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合法、正当、必要原则,涉嫌对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而且如果保管不善,消费者个人信息还有被泄露、丢失的风险。
“有时候扫码点餐关注的一些餐厅的公众号也想不起来去取关,经常会给我推送消息,这些推送有的我感兴趣会看一下,但大多数几乎不会点开,但这些消息如果不及时处理还会掩盖其他有用信息。”消费者张女士说。
虽然此次指引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集成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营者如违反相关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指引明确,餐饮服务经营者对已收集的消费者信息必须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者请求,或者消费者明确表示拒绝的,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对于经营者违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市场监管部门将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指引涉及近10条行业规范,其中还要求餐饮企业只提供扫码点餐服务而不提供人工点餐服务的,要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标注“本店仅提供扫码点餐”,增加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同时指引也鼓励保留实体菜单、人工点餐等方式,支持现金、电子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为消费者特别是一些老年人提供便利。(文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