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桂东
昔日平民的绿鳍马面鲀(俗称扒皮鱼,面包鱼等等),随着野生捕捞量的降低,如今海捕的量已经非常稀少,而人工养殖面临鱼苗培育数量不够的难题。从2006年开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四清带领团队,经过连续10多年攻关,解决了鱼卵孵化后容易发生大面积死亡的难题。如今一年培育超过1000万尾鱼苗,而且可以做到全年无间隙培育。同时,根据扒皮鱼的生长特性,逐渐发展成了南方海域越冬,北方海域度夏,南北接力的养殖模式。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价格也是相对较高,养殖户往外销售,一斤就超过50元。
探访:
【资料图】
一网能养超过10万斤 青岛首次养殖“扒皮鱼”
6月16日,记者来到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海域的一处下码头。离岸边大概1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处房屋漂泊在海上。上午11时许,青岛新洲渊盛渔业有限公司的工人代师傅开车渔船,停靠在了码头上。
跟一般的木头船不一样,这艘木船中间是镂空的,直接跟海水相通。在海面上行驶了五六分钟时间,能看到一片用木板连接起来的“筏子”。木板筏子只有20厘米左右的宽度,刚好放得下两只脚。在筏子上的师傅如履平地,飞快地从侧走到另外一侧。
据介绍,整片养殖区30亩左右,养殖了七八个品种的鱼类。有鲈鱼、真鲷、黑头等等,一个网箱就能养10万斤鱼。在一处网箱里,工人往下扔了鱼虾做成的饵料,几条鱼影闪过。据介绍,投喂的饵料都是海捕的小鱼小虾,这也使得成本相对较高,同时这也保证了品质更接近野生鱼类。
师傅捞上来一条,正是去年开始养殖的新品种——绿鳍马面鲀。记者看到,这种鱼看起来大眼睛,小嘴巴,大长脸,确实没有辜负“马面”的称号。
这条鱼长度不到20厘米,代师傅用网兜一颠,立马说大概4两左右。从事鱼类养殖近20年时间,一条鱼的大小,代师傅瞧一瞧大概就能知道,误差不超过2两。
代师傅介绍说,在上世纪70年代,绿鳍马面鲀是跟带鱼一样的平民鱼,捕捞量非常大,价格也很便宜。从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恶化等原因,绿鳍马面鲀的捕捞量急剧减少,价格也是一路攀升,一斤能卖到60元甚至上百元。
记者了解到,青岛本地采用网箱养殖这种鱼,还是第一次。此前,基本上南方的城市居多。负责人介绍,他们去年11月份,在烟台海域专门购买了一批野生的苗。暂养一段时间后,拉到了位于南方的基地进行过冬。
今年4月份的时候,他们通过运输船,将部分鱼苗又拉回了青岛进行养殖。生长区域的不同,具体的养殖管理也需要进行摸索。但是,野生苗的数量有限,要想扩大规模,必须通过人工繁育的苗进行补充。
揭秘:
南北接力养殖 苗种背后的“青岛力量”
青岛新洲渊盛渔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冷春海介绍说,现在绿鳍马面鲀基本上采用南北接力养殖的方式,主要是温度跟海水的咸度。北方海域到了冬天气温非常低,难以越冬。而且,现在随着运输技术的进步,活鱼运输也越来越方便。他们都是通过船只来运输,相当于一个移动的网箱。从南方基地运到北方,一般只需要四五天的时间,一次能运输10多万斤,基本上没有损耗。
记者了解到,目前绿鳍马面鲀每年的苗种需求超过千万尾,而大部分都是采用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科研攻关的技术。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四清说,这种鱼有一个好处,不仅好吃,还能清除网箱上面的海藻。2006年的时候,一些养殖户四处求购用来清理网箱。当时的价格一斤26元,由于需求量小,种苗的繁育并不顺利。
此后,由于南方养殖户开始希望大量购买苗种,陈四清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关。陈四清介绍说,育种最大的难题是如何提高规模。在此之前,不少企业都能育种,但是规模最大不超过10万尾,再大了以后就会出现死亡。
陈四清带领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小苗刚出生以后第一次进食,如果吃不到想吃的饵料,就再也不会吃东西最后饿死。发现了这个规律后,他们研究出合适的饵料,成功突破了无法大规模育种的瓶颈。目前,他们合作的企业每年育种超过1000万尾,8成以上运往了南方。
同时,陈四清还带领团队解决了育苗时间人工可控的难题。此前,自然环境下们的繁殖时间在5、6月份,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育期,北方海域降温已经不适合生长。这个时候,只能运往南方城市养殖。这也是目前养殖方式最常用的南北接力养殖。
绿鳍马面鲀适宜的温度是9℃到29℃,青岛海域适合的月份在5月到10月。如果按照原来的育种时间,北方养殖户能养殖的时间太短,经济效益不高。于是,他带领团队研究这种鱼的生长环境,终于掌握了繁育的因素,能够做到全年可以育苗。
热销:
不愁销路 活鱼批发一斤超50元
6月16日,记者在现场采访的时候,不断有客户下订单,购买鲈鱼、真鲷以及绿鳍马面鲀等等。冷春海介绍说,目前山东的市场还处于摸索的阶段,从他们这里批发的话,一斤超过50元。如果是市民在饭店里吃的话,可能需要六七十元或者是上百元,这跟运费以及后期的制作费用相关。
冷春海说,现在正好处于休渔期,市场上海鲜的缺乏,给他们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他们养殖的鲈鱼、黑头、真鲷等等,都不愁销路。他们主要面对整个山东区域,丰富了市民的餐桌。
对于山东区域而言,绿鳍马面鲀属于一个相对少见并且高端的鱼种。目前,主要是以销售活鱼为主,整体的销售还行。不过,他们目前的养殖规模并不大,估计只有上万斤。
“还是看市场的销售情况以及收益情况,”冷春海说,如果收益好的话,明年会扩大规模养殖。
专家:
销售环节待打通 需保证适当利润维护持续发展
陈四清介绍说,绿鳍马面鲀作为曾经的平价鱼,从沿海到内陆城市,市场接受程度很高。这种鱼的生长适应性也比较强, 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目前,这种鱼主要的养殖区域在南方,经济效益也不错。陈四清认为,绿鳍马面鲀对于青岛发展深远海网箱养殖,打造蓝色粮仓,也是非常适合的一个品种。青岛的海域5月份到10月份,一共6个月的时间,都适合它的生长,差不多能从育苗长到4两左右。这个重量,已经达到了可以出鱼的规格。另外,这个时间也是青岛天气比较好的时候,养殖户也不会太辛苦。
成长周期短,价格相对高,给养殖户带来了比较高的利润空间。相比于黑头等鱼,一般养殖周期需要两年才能出鱼,这就导致投入时间长,风险性增加,养殖户积极性减弱。
同时,市场目前的销售环节需要进一步打通,这也是目前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活鱼跟冷冻鱼价格相差不算太大。如果能够对鱼类进行深加工、或者制作成半成品、预制菜等等,就可以卖往全国的市场,需求量一下子就提上来了,养殖规模会很快扩大。
另外,陈四清建议说,作为养殖鱼类,绿鳍马面鲀有着非常大的潜力,但是也应当保障合适的利润空间,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如果价格过低,导致养殖户过度追求产量,反而难以保证质量,保证合理的效益,才能存进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